《史记》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九、《史记》的勤廉思想

“勤廉”二字是古往今来百姓对于官员的最高评价。“勤廉”包括“勤政”与“廉洁”两方面内容。勤政就是恪尽职守,勤于政事,认真负责地为国为民做事。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在中国文化中,勤政与廉洁是官员最高贵的美德。概括而言,勤,贵在奉献;廉,贵在坚持。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大量的勤廉人物。这些人物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或是默默无闻的平凡小吏,都能在自己的职位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不休的事业,不仅赢得其所处时代的赞誉,而且成为后世人心中的楷模。《史记》不仅在记叙这些人物的过程中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司马迁还不时跳出叙事之外,以太史公的口吻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称赞。在对这些勤廉人物进行肯定的同时,《史记》也记录了一些奢侈腐败的帝王官吏,展示了他们因满足一时的贪婪从而导致的恶果。司马迁批判了这些人物的贪腐行为,并且为之不耻。《史记》所赞誉的人物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学习与崇尚的榜样,《史记》所批判的那些人也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鄙弃与挞伐的对象。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勤政廉洁的人物,从传说的黄帝时期直到汉武帝所在的时期,在这三千年的历史中,司马迁记录了为数不少的勤廉奉公的人物事迹。勤政体现在人物一生的所成就的事业与功绩上,是人物生平的主要事迹。这也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历史人物所侧重把握的内容。而举凡《史记》中提到“廉”“廉洁”“廉平”“廉节”“廉直”“廉正”“廉士”“廉公”“家无余时”“不受私渴”“为家不治恒屋”“终不治产业”“家直不满五十全”等有关廉洁内容的达几十处之多。可以看出,一个“廉”字,在司马迁心目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史记》记录了一批勤廉的帝王事迹,展现了他们宵旰忧劳、为民请命、克勤克俭的精神,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道德丰碑,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作为人君楷模而长久被褒扬与膜拜。

一、文帝治国节俭不烦民

《史记》中另一个克勤克俭、勤政廉洁的人君典范是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公元前196年,汉高祖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死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联合诸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商量迎立其为人宽容平和、政治上低调的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被后世不断追慕。

《史记》记录了汉文帝为政的一些细节性举措。在《孝文本纪》里司马迁作了如下记录:“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谈到孝文帝从代国来到都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饰、用具等方面都没有增加过什么。他心系民命,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就进行改易,以利于百姓。经过秦末社会的动乱,社会生产力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西汉王朝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时,不仅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还相当困顿。造成这种贫困的状况,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的农业政策,农民遭受残酷剥削,而上层社会淫侈之风日益严重,以及社会背本趋末的结果。针对这种状况,汉文帝大力鼓励农业生产,除田之租税。《史记》记载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主张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并要开垦籍田,亲自率领耕种,以供给祭祀宗庙时所用的谷物。汉文帝这样的行动起到了很大的表率作用。

在廉洁方面,汉文帝也可谓是古代帝王中一个杰出楷模。《史记》记载汉文帝曾经打算修建露台,于是叫工匠计算费用,等工匠告诉他需要黄金一百斤的时候,汉文帝说:“一百斤黄金相当于中等百姓十家的产业,我奉守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给它带来羞辱,修建这露台干什么呢!”从百姓角度出发,摈弃了自己的私欲。汉文帝拒绝锦衣玉食的享受,《史记》记载他经常穿着粗丝衣服,并要求他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衣服拖至地面,帏帐不得织文绣锦,以此来表示敦厚质朴,为天下先做出一个表率。修建自己的陵寝霸陵全部采用瓦器,不许使用金、银、铜、锡作装饰,不修高大的坟墓,要求节俭一些,并不去烦扰百姓。甚至在其遗诏中也表述:“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不赞成世人都好生恶死,大量财物用于安葬,以致倾家荡产,长期服丧,以致伤害了身体的这些做法。而向天下官吏和百姓下达命令,命令到达后哭丧三天,然后全部脱掉丧服。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鬼神和饮酒食肉。应该服丧哭吊的人,都不要穿斩衰的丧服,绖带之围不要超过三寸,不要陈设战车和兵器,不要发动男女民众到宫殿里哭丧。宫中应当哭丧的人,在每天的早晨和晚上各哭十五声,尽礼之后就停止。不是早晨和晚上哭丧的时候,不许擅自哭泣。下葬以后,穿大功丧服十五天,小功丧服十四天,细布丧服七天,然后脱去丧服。其他没有规定在遗命中的事项,全都根据这一遗命,参照从事。布告天下,使人们明了他的心意。他要求霸陵地方的山川保持原样,不要有所改变。后宫夫人以下至少使,都遣散回家。

司马迁在《孝文本纪》里不仅肯定了汉文帝的功绩,而且对其德行进行的高度推崇,在赞语里他说:

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

孔子说:“一定要经过三十年,然后仁政才能成功。一个品德好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战胜残暴,废除刑杀。”司马迁认为这话说的真是正确的,并且他认为从汉朝建国到汉文帝四十多年,德业兴盛到了极点。极力推崇孝文帝勤政廉洁的美好品德。

二、萧何为家廉洁不治产

萧何作为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通晓法律,无人能比。从刘邦起事开始,就诚心追随并护卫刘邦,官至丞相,为西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无以伦比的功劳。作为汉代第一任丞相,萧何被刘邦誉为汉初三杰之一。

萧何原来本是秦朝沛县县令手下的一个下级官吏,秦朝的御史到泗水郡督察郡的工作时,萧何跟着他的属官办事,经常能把事情办得有条有理、清清楚楚。萧何后来担任了泗水郡卒史的工作,公务考核中名列第一。等到刘邦起事做了沛公,萧何常常做为他的助手督办公务。在刘邦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萧何并没有像别人那样贪图金银财宝,而是选择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项羽和诸侯军队进入咸阳屠杀焚烧了一番就离去了。后来汉王刘邦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刘邦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分留守治理巴蜀地区,安抚民众,发布政令,供给军队粮草。汉二年(前205),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治理栎阳。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萧何总是禀报汉王,得到汉王同意,准许施行这些政事;如果来不及禀报汉王的情况,有些事就酌情处理,等汉王回来再向他汇报。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集粮草运送给前方军队。汉王多次弃军败逃而去,萧何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后来刘邦因此专门委任萧何处理关中政事。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萧何这样的人勤勤恳恳地处理后勤事务,刘邦才能无后顾之忧地顺利地夺取天下。刘邦对萧何的贡献也有清晰的认识,汉五年(前202),刘邦在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象猎狗。至于象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萧何不仅勤于政事,而且廉洁自律,他多次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史记》记载萧何购置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而不是选取城邑闹市和肥美之地。建造家园也不讲究豪华气派,而是追求简单朴素,甚至连围墙都不修建。萧何严于律己、节俭勤职的风范,足以令人肃然起敬。《史记》里记载了大量勤政廉洁的官吏,如《酷吏列传》中记载郅都公正廉洁,不接受送礼,不听私人的请托。他常常自己说:“已经背离父母而来当官,我就应当在官位上奉公尽职,保持节操而死,终究不能顾念妻子儿女。”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当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三公九卿前来拜访,赵禹却始终不回访答谢,务求断绝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来往,独自一心一意地处理自己的公务。还有汉武帝时候的大臣公孙弘,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依赖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虽然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史记》里这样的官吏还有很多,他们的勤廉不仅赢得了太史公司马迁的肯定,而且在其后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断被传颂。

三、《史记》批判了一些奢侈腐败行为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表彰了勤廉为公平的君王和官吏,而且对奢侈腐败的官员大加挞伐。这些奢侈腐败官员一心享乐,怠于政事,不仅没能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而且其行为不得人心,多数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危机,加速了其灭亡的进程。这些奢侈腐败行径往往是建立在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之上,因而也是罪恶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录了这些人的腐败行为,昭示了他们的罪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商纣王。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史记》记载纣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然而他却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骄傲自大,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其中他特别宠爱的是一个叫妲己的,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拒绝欣赏雅乐而是让乐师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靡靡之音。不仅如此,在经济上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纣如此的荒淫无度,导致百姓怨气冲天,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面对这样的结果,他并不反思自身的问题,而是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让人在涂满油的铜柱上爬行,下面点燃炭火,爬不动了就掉在炭火里。这样的严刑酷法更加加重了他统治的危机。

商纣王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她不喜淫荡,纣大怒,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昌囚禁在羑里。西伯的僚臣闳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才释放了西伯昌。西伯昌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国人因此不来亲近了。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也越发疏远了。而反观西伯昌回国后,却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最终诸侯很多背叛了商纣王。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箕子见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来。殷国的太师、少师拿着祭器、乐器,急急逃到周国。至此商纣王可谓人心丧失殆尽。等到西伯昌去世,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他的遗志,在盟津会盟诸侯,告诫诸侯要勤勤恳恳,不可懈怠。在牧野之战中,赢得了诸侯军队追随,诸侯派兵参加会盟者共有战车四千辆。再看商纣王一方,纣王听说姬发前来,也发兵七十万抵御。面对姬发带领的诸侯军,商纣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无心作战,只盼姬发赶快攻入。纣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攻纣,为姬发做内应。姬发驰击纣的军队,纣的军队溃不成军,背叛纣。纣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最终自焚而死。

商纣王可谓是《史记》中所记因奢侈腐败导致国破家亡的一个典型代表。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史记》所记载的亡国之君几乎都是因为奢侈腐败、不听忠谏。夏朝的亡国之君夏桀君臣大兴徭役,耗尽了夏国的民力。此外还重加盘剥,掠光了夏国的资财。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不与他合作。他们甚至将夏桀比作太阳,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对他深恶痛绝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后商汤讨伐,夏桀鸣条大败,夏军全军崩溃,夏朝也就彻底覆亡了。同样周幽王也是一个腐败无能、怠于朝政的君王,他宠幸褒姒,为博取褒姒一笑,不惜多次举烽火戏诸侯。对待国事毫不谨慎,任用阿谀奉承和贪图财利的虢石父为卿士主持国政,国都中的人都很有怨气。最终犬戎入侵,诸侯不救,周幽王落得个被杀死在骊山下的下场。司马迁以敏锐的眼光,审视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寄寓了褒贬之情,而且总结了历史的兴衰经验,生动地向后人展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老命题。

四、勤廉是一种美德与智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腐趣阁】【笔迷阁】《福晋来自末世[清穿]》【创客小说】《游戏搞到一个亿》《大道之上》《斗罗:七杀惊绝世》《力速双A魔法师[西幻]》《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荔芳文学【lfwx1.cc】第一时间更新《《史记》中的治国理政智慧》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战场合同工 历史 / 连载
战场合同工
勿亦行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3226万字13天前
战国:开局一块地 历史 / 连载
战国:开局一块地
衣见
开局一块封地,垦田地、修道路、炼钢铁、训精兵。无良公子:“土地、粮食、财货、美女……我全都要!”重生楚国,暴打秦国!
382万字25天前
绍宋 历史 / 连载
绍宋
榴弹怕水
绍者,一曰继;二曰导。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旋即,皇九子赵构在万众期待中于商丘登基,继承宋统,改元建炎。然而,三个月内,李纲罢相,陈东被杀,岳飞被驱逐出军,宗泽被遗弃东京,河北抗金布置被全面裁撤……经过这么多努力之后,满朝文武终于统一了思想,定下了拥护赵官家南下淮甸转扬州的辉煌抗金路线。不过刚一启程,在亳州明道宫参拜了道祖之后,这位赵官家便一头栽入了闻名天下的九龙井中,起来后就不认得自己心腹是
418万字7个月前
大明流匪 历史 / 连载
大明流匪
脚踝骨折
大明1619年,萨尔浒之战,杜松兵败后一伙败军逃兵逃离了辽东,逃进关内,一路向西……穿越而来的刘恒成为了一名前途未明的流寇,一不小心干翻了对手,成为一营头目,练新兵,占山为王,设关卡,抢士绅……一不小心有了和女真争夺天下的资格。
1043万字1个月前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历史 / 连载
阿兹特克的永生者
挥剑斩云梦
659万字25天前
红色莫斯科 历史 / 连载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重生为红军米沙!
1350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