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极限: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
●贺龙叼着那只不离嘴的大烟斗,向登山队长史占春问道:“人家不来了,我们单独登,行不行?”
●他们在人迹罕见的珠穆朗玛峰下,树起高大的旗杆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他们搬走石堆,在峡谷里搭起一座座毛毡帐篷。
●队员们充满自豪地说:“害怕困难,我们就不当登山队员,畏惧艰险,我们就不进珠穆朗玛!”
●进军珠穆朗玛
共和国故事・挑战极限
中国勇士拉开登峰帷幕
1959年,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北风凛冽地在大地上吹着,而在北京的一间平房里却格外温暖。贺龙叼着那只不离嘴的大烟斗,向登山队长史占春问道:“人家不来了,我们单独登,行不行?”
“能行!”30岁出头的史占春,血气方刚,心里想着一定要争这口气。
那么,要争这一口气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呢?
原来,早在1958年,苏联100名功勋运动员联名写信给中苏双方最高领导人,要求两国联合组队,于1959年向珠峰发起挑战,并与当时中国主管体育的贺龙副总理和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中国也组织了登山集训队,首先在香山开始了训练。
1958年8月,中国登山队赴苏训练。9月7日,中苏各17名队员登上了苏联列宁峰,这个山峰高为7134米。
1958年底,中苏协议付诸实施,双方联合组成侦察组,对珠峰进行了侦察,侦察高度最高达6500米。
当时协议规定,苏方负责提供器材装备,中方则调集大量人力,负责修通从日喀则到珠峰脚下绒布寺的300公里公路。
然而,1959年3月18日夜,西藏自治区发生叛乱。中方只得向苏联提出,把登山活动推迟到1960年进行。
1959年底,西藏叛乱平息后,中方主动向苏联发出邀请函,请苏联派人前来商讨1960年共同登山事宜。
不久,苏联派了两人来到中国,并去兰州视察了准备事宜。但在他们称赞了中国的准备工作后,终于透露出:
由于两国关系的恶化,已无意再与中国合作登山了。
如果一切按照原定计划发展下去,世界登山史的书写也许将会出现另一种格局。
但是,现在苏联方面撕毁协议,而且把已经拉到兰州的器材全部撤回,人家不干了!这项登山活动也像当时中苏合作的许许多多其他项目一样被终止。
于是,便有了上面贺龙与史占春对话的那一幕。并且,没过多久,他们便把报告打到了刘少奇主席那里。
刘少奇主席看到登山队有如此的决心,便批准他们组织力量,购买器材,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
很快,史占春就拿到了刘少奇主席批复下来的70万美金。于是,他便带着翻译周正乘飞机,火速飞往瑞士采购登山相关器材。同时,全国各地支援的各种物资也在向登山队汇集。
1960年,向珠峰艰苦卓绝的大进军帷幕,被这些憋足了一口气的中国勇士们拉开了!
但是,由于珠穆朗玛峰举世无双的高度,极端险恶的地形,变幻莫测的气候,使它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直与世隔绝。
在世界许多国家,人们把珠穆朗玛峰称作“第三极”,与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并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东经86�9度,北纬27�9度。
珠穆朗玛峰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定曰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藏语称“珠穆朗玛”,意思是“神女第三”。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年代文炮灰原配幸福起来》《阿满逃婚记事》《地球第一领主》《好莱坞的亿万富豪》《谁让他修仙的!》【全本看书网】《红楼之平阳赋》《奥特曼:原来这边是简单模式》《神话:灵性支配者》《竞选神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