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荔芳文学】地址:lfwx1.cc
开钟人的责任
圣西蒙是佛特郡人,佛特郡有一个古老的小镇,他的家就在这个小镇上。听老人们说,火车很早就经过小镇,他们的家乡曾经十分繁荣昌盛,后来经济萧条带走了小镇的非凡热闹,连教堂高高的塔尖上的那四只老钟也停止了行走。而如今,他们的小镇百业俱兴,人们决定要唤醒那些代表着小镇悠久历史的老钟。在一次全体镇民的联席会上,一个刚满18岁的商场见习生,竟被选为每天为钟开发条并校准时间的人。不知是因为他唱赞美诗唱得动听,还是因为长得帅……
一个星期后,等满头银丝的钟表匠莫尔顿师傅修理完大钟,他就向莫尔顿讨钥匙。岂料老钟表匠提出,要他“到镇上走一遭,看看各种大钟的情形,谈一谈体会”,才能将教堂老钟的钥匙交给他。真是个怪老头,可他又拗不过老钟表匠。
这天下班,一路上他开始关注镇上所有的钟。还真有新发现,不管是镇政府大厅的,还是银行、证券交易所的,这些钟不是停着,就是走得不准确。他还注意到许多人经过这些钟时,都会捋起袖子对一下手表。他真想大声告诉他们正确的时间,以便人们不会误了上教堂做晨祷的时刻;不会错过证券交易所开盘的时机;不会让焦急等待约会的恋人满腹失望。
他又信步沿着铁路走去,高高的路基上有一座黄色的砖房,这是马里兰夫妇家。马里兰大叔值完通宵班正在休息,马里兰大婶却迎风坐在屋前,原来她正在倾听,倾听呼啸的北风是否会带来远处奔驰前进的隆隆火车声。
“你们没有表吗?”他好奇地问。
“有啊。可我们老啦,眼花啦。”
原先,马里兰夫妇可以依据教堂的钟声对时间,而如今他们只能轮流值班来护卫铁路。离开小屋,他的心不安地翻腾着。
“我们这里不是缺少钟,而是缺少责任。”他向老钟表匠表述着自己的体会。
莫尔顿老人笑了:“好,请记住一个开钟人的责任!”随即就将一把粗粗的黄铜钥匙交给了他。
月色中,他套上沾满油污的工装,独自一人来到钟塔下。钻进漆黑的塔楼,一路攀登上去。从睡梦中惊醒的蝙蝠,或许还有别的动物一阵骚动……然而他听得见自己的心怦怦跳动的声音。他一定要让这古老的大钟走得像老人们记忆中的那么准确,全镇人的分分秒秒都应当滴答在同一个节拍上。推开四扇沉重的门,上完发条,抹完润滑油,一一校准了四个钟面上共八根胳膊般粗细的指针。他又用手绢使劲地擦拭钟面。他要让四只大钟像运转良好的机器那样,永远保持步调一致。
两年过去了,教堂的大钟已经重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繁忙的邮局,一个人大声问道:“现在几点了?”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捋起袖子看一眼腕上的手表,或者掏出怀表,异口同声说:“12点了。”并且照例会加上一句,“我刚对过教堂的大钟。”
开钟人承担了肩头的责任,才有了教堂大钟那份权威的尊严。是否拥有真正的责任感是一个人获得尊严和尊重的重要筹码。在每次失利时,我们应该回顾过往,检验自己缺少的是机遇,还是幸运,或仅仅是那份持之以恒的责任心。
永远会有两个答案董保纲朋友对我讲过,他的一位老师很有意思,常常能就一个话题说出两个不同的答案。
比如,他对学习棒的学生说:“这一学期你考了第一,没什么了不起,下一学期你不一定还是第一,即使你下学期仍然考了第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高考你不一定是第一,即使高考你得了第一,那还是没什么了不起,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你不一定就是第一。”而他对学习差的同学说的是另一番话:“这一学期你没考好,没有什么,还有下学期呢,即使下一学期还没考好,也没关系,还有高考呢,即使高考落榜,也没什么,还有社会这所大学呢,成才不仅仅是考学一条道路。”
我曾经很担心地问朋友,如此一来,是不是学习好的同学就会泄气,学习差的就会放纵了?朋友说:“根本没有,许多学习好的同学会更上一层楼,而学习差的也会迎头赶上。”
朋友说,老师还给他们讲过一个寓言故事:秋天到了,蚂蚁忙着一天到晚运送粮食,储备起来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多月。
朋友的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应该学习蚂蚁呢,还是蟋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蚂蚁。”老师满意地点点头:“对,我们要学习蚂蚁,辛勤劳作,用自己的手创造自己的幸福。千万不要学蟋蟀,只知道欢乐一时。”但是不久,一位同学病了,并且是绝症,在这位同学去世的前一段时间,老师赶到医院去看望她。这一次,老师又讲起了这则寓言。寓言快讲完的时候,这位同学说:“老师,我也想做一只蚂蚁。”谁知道老师说:“不,孩子,你应该做一只蟋蟀,尽管它的生命短暂,但是它把美丽的歌声留在了世界。蚂蚁一天到晚虽然忙碌,但它只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皮。”据医生介绍,这位同学一直微笑着走到生命的终点,并且她的生命比预期延长了一个多月。
听到这里,我已经由开始的好奇变为感动,我为朋友能拥有这样的好老师而感到欣慰。在一个老师的口里,时常说出两个不同的答案,这绝对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正是一种负责的教育方式。因为学生的千差万别,才促使老师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这样的老师是合格的,这样的教育环境是和谐的。
谁说老师仅仅是在传授学生知识?他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在修剪孩子们的心灵。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掌握一门技术、一种技巧并不难,难的是能在心田里播种下美好的种子。因此为心灵播种的老师,常常令我们感动,感动于他们的认真,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热情。
他们让我懂得,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称呼,更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而心灵里的播种,更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收成。
在心灵的田野耕作的“农夫”,往往需要更多负责任的灵感和热情。因为他们的耕作将永远不可重复,他们种出的庄稼将永远不可更改。这也是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原因。如果将来我们也成为这样的农夫,请牢记“农夫”的责任。
做人,要有头有尾田永明老刘是单位的临时工,他在门房工作,每月就那么三百多块钱。其实,这几天他完全可以不来上班的,因为单位已被另一个大公司接收,原单位有许多人已经很久不来上班了。老刘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单位已经结算完毕,按说,他来不来都一样。接收单位是一个搞现代科技的公司,他们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老刘知道自己一个临时工,这个单位根本不会留下他。
老刘对单位被大公司接收并不在意,他知道这个单位是应该变个样子了。这个单位本来是很有名的,这几年,许多领导看这个单位比较好,效益高,便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往里面塞。这个本来应该是有技术的人才该进来的单位,现在有几十人什么都不会干。不单是不能干事,这些人还经常闹事,不好好上班,消极怠工,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事情越来越不好办,最后公司终于垮了下来。
老刘来到门房后,他像以往一样,先打开门,把报纸整理好,然后送到各个部门。他发完了报纸,再回来打扫门口的卫生。老刘打扫卫生是非常认真的,由大门到单位大楼,足足有150米,每天早晨老刘发完报纸,便开始打扫,无论地上有没有垃圾,他都要认真地打扫一遍,所以单位由门口到大楼间,是这个单位卫生最好的部分。他刚打扫完毕,只见一个年轻人笑着走来问他:“你是这个单位的职工?”老刘一看不认识,但他最近经常看见这个年轻人,每次见他都要打个招呼,便客气地一笑说:“什么职工,一个看门的临时工。”年轻人又问:“这个单位不是要被接收了吗?有些人都不来了,你怎么还坚持到今天?”老刘说:“我明天也不来了,但我觉得还是应该把今天干完,最后将钥匙交了,我也就可以放心地走了。唉!说老实话,在这里干了十多年临时工了,要走,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过,做人,总要有头有尾啊。”年轻人笑了笑走了,留给老刘一个背影。
下午,老刘打起自己的铺盖,将门房收拾了一遍。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拿着钥匙锁了门。
老刘进了办公室,这个办公室,老刘最近一直没有进去过,因为接收单位的公司在这里办公。当他走进办公室后,中午问他的那个年轻人也在里面。当他说明自己是来交大门钥匙时,那个年轻人说:“老刘,你是不是明天再走,今天晚上再值一晚上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