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战车科技知识(下)》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
中国59式和59—2A式扫雷坦克
在诸多现代反坦克武器中,反坦克地雷可以称得上是“冷面杀手”。专门猎杀坦克的地雷种类繁多、威力巨大,有专炸履带的普通压发式地雷,有专炸坦克底部的炸底盘雷,有专炸坦克侧面装甲的定向雷,还有一旦“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就腾空而起,专打坦克顶部的智能地雷等。
炸底盘和炸履带地雷通常埋设在坦克必经的机动道路和行动路线上,经过精心伪装后不借助专用的探测仪器一般很难发现,坦克一旦压上,轻则履带被炸断失去机动能力,重则车毁人亡。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反坦克地雷不仅对坦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由于不易发现、难以排除,对装甲兵部队官兵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就像美军遇到伊拉克反美武装的路边炸弹那样令人头痛。
为有效对付无处不在的反坦克地雷的威胁,世界各国绞尽脑汁,研制了大量的扫雷装备,如各种类型的扫雷坦克、火箭扫雷车等。为适应现代反侵略战争的需要,我同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独立自主地研制扫雷坦克,为冲锋陷阵的陆战之王降妖除魔,为一往无前的铁甲骑兵保驾护航。
从人工排雷向机械化扫雷的跨越
在以往的战争中,装甲兵部队一旦遇到敌方设置的反坦克地雷,通常先由工兵分队使用探雷器探明雷场的性质、范围以及地雷的位置,尔后人工将地雷一个个地排除。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速度极慢而且十分危险,如果遇到敌人的火力封锁,坦克和工兵将面临极大的威胁。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苏联等国于20世纪50年代相继研制和装备了扫雷坦克等机械化扫雷装备,大大提高了工程保障能力。我军装甲兵也根据反侵略战争的需要,于20世纪70午代初开始研制机械化扫雷装备一扫雷坦克。
1973午4月,军方下达了研制扫雷坦克的任务,有关研究机构随即展开了调研和论证,并很快提出了研制59式扫雷坦克的建议。1977年12月,军方召开了坦克挂装扫雷装置(即扫雷坦克)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根据59坦克的战技性能,扫雷坦克拟应用犁刀挖掘式和火箭爆破式相结合的扫雷技术,即在现有59坦克的基础上分别加挂犁刀式扫雷器和火箭爆破器。随后,有关研究机构分别着手研制犁刀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
犁刀式扫雷器从1979年3月开始工程试制。在预研阶段,科研人员从犁刀式扫雷器的工作原理开始探索,并进行了模拟野外扫雷作业的台架测力试验、挖掘参数台架优选试验以及原理性样机试验等大量试验,逐步摸清了犁刀式扫雷器的内在运行规律和设汁参数的优化,并确定了最终技术方案。1979年3月至1983年6月,犁刀式扫雷器先后经历了三轮6台样机的研制、试验,于1984年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达到了装甲兵规定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85年4月,犁刀式扫雷器通过了设计定型审查,并于同年5月得到军方批准,命名为坦克机械扫雷器。
火箭爆破器于1979年开始研制,至1981年1月先后进行了多次直列装药爆破地雷的静爆威力试验和火箭运载飞行试验,初步确定了扫雷坦克应用火箭拖带单列、直列装药进行爆破式扫雷的技术方案。1982年11月,火箭爆破器通过了有关方面组织的方案审查并转入工程研制阶段。至1984年1月,火箭爆破器的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科研人员对试制的火箭爆破器进行了严格的静止台试验、高温飞行试验、坦克运载试验及低温试验等考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
1984年5月,火箭爆破器顺利通过了设计定型试验,达到了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84年7月得到军方批准,命名为“一九八四年式开辟通路火箭爆破器”,简称“84式火箭爆破器”。至此,59式扫雷坦克的工程研制任务顺利完成,两种外挂式扫雷装置被列为装甲兵部队工程配套装备的储备技术,只要作战需要,有关工厂就可迅速按图纸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为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坦克扫雷的研制成果,军方于1984年底要求在59—2A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中,同步研制挂装犁刀式扫雷器的扫雷坦克,并要求在预定研制的3辆59—2A式坦克正样车中,选择1辆正样车安装犁刀式扫雷器作为扫雷坦克,与其他2辆正样车一起进行设计定型试验。
00经过科研人员一年多的努力,扫雷坦克的正样车于1986年5月完成设计和试制并开始进行战技性能试验。1986年6月至1987年3月,该型扫雷坦克进行了6000千米的定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定型试验表明,扫雷坦克的犁刀式扫雷器达到了装甲兵下达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性能可靠。
1988年4月,该型扫雷坦克被正式批准设计定型,并于1989年正式装备装甲兵部队,成为我军装甲兵部队装备的首款制式装甲扫雷装备。
“一犁当先”的59式扫雷坦服,利刃下,地雷出。
59式扫雷坦克是一种战斗和扫雷一体化的装甲战斗工程保障装备。与普通59坦克不同的是,该型扫雷坦克的前部挂装了2个略向外倾斜的大犁刀,用于实施机械式扫雷作业;该车的后部左右两侧各挂装了1个箱式火箭爆破器,用于实施火箭爆破扫雷作业。由于加挂了火箭爆破器,坦克火炮的射击受到了一定限制,无法向后发扬火力,这也是扫雷坦克与普通坦克的不同之处,牺牲些火力也是在所难免吧!59坦克已经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老字号了,下面我们就集中分析一下该型扫雷坦克那两件扫雷家伙什的能耐吧。
一是组件设计,改装便利。由于装甲扫雷装备在我国坦克配套装备的研制中属于处女之作,所以,装甲扫雷装备研制伊始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研制专用的装甲扫雷工程车,一种是在现有坦克的基础上加挂机械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
如果研制伴随坦克战斗的专用扫雷工程车,其优长是系统设计,专车专用,技术先进,但从当时的情况看难度较大,不仅研制费用高,研制周期长,而且当时国外专用扫雷装备也不多,难以借鉴。而在现有坦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装,形成犁爆合一、扫打一体的扫雷坦克,则无疑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案——方面59坦克已经大量装备部队,底盘现成、充足;另一方面苏联等国也大多采用了比较经济的坦克挂装扫雷装置方案。
为此,科研人员果断采用了经济实用的加挂方案,把机械式和火箭爆破式扫雷装置做成坦克的组件,用时装上去,不用时拆下来,既节省了投资,也缩短了研制周期。由于59式扫雷坦克的犁刀式和火箭爆破扫雷装置都是按坦克组件设计的,普通坦克只需稍加改装就变成了扫雷“专家”了,实现了坦克一车多用、一车多能,既提高了坦克的装备配套程度,也减少了底盘数量。
这种设计思路的大胆采用,实际上开启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装配式组件研制的先河。现在坦克组件的研制尤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德国就通过加装不同的组件形成适应不同作战需要的“豹”2系列坦克,如适应遂行维和任务需要的“防雷豹”(加装防雷组件)、适应城市作战需要的“城市豹”(加装适应城市作战的遥控武器站)等。美国的“未来战斗系统”更是堪称组件系统。
从59式扫雷坦克的两种扫雷装置的总体结构来看,具有结构简单、挂装和拆卸方便的显著特点:首先是两种扫雷装置在一般情况下均可在临战前挂装;其次是两种扫雷装置既可装在同一辆坦克上,也可分别装在不同坦克上;第三是挂装扫雷装置的坦克改动不大,基本不影响坦克的战斗性能。
如,坦克挂装犁刀式扫雷器时,就可以很方便地将扫雷犁支架直接固定在坦克首下装甲板预留的固定螺钉上;扫雷犁的液压系统可以直接安装在坦克变速箱上,并用风扇传动装置驱动,其液压控制系统则可直接利用坦克战斗室底板上的螺钉固定。火箭爆破器的安装就更简单了,只需要将其固定在车体后部,并将车内控制电路接上即可。
由于对原车改动较小,所以,安装扫雷装置的坦克基本上保持了原坦克的战斗性能。当然,由于59坦克的发动机功率本来就比较小,液压装置等要消牦一定功率,所以,扫雷坦克的机动性能有所下降。这也在情理之中。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