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
64.《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本质》:一部经济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英国〕威廉·刘易斯著
【作者简介】
威廉·刘易斯1915年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的一个黑人家庭里。1937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40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8年转入曼彻斯特大学开始研究经济发展理论。1954年5月,他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发达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为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石。次年,他出版了《经济增长理论》一书,对经济发展问题做了更为深入、系统的考察,从而声名大噪。由于他对经济发展问题作了开创性的贡献,使他荣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内容精要】
(1)主导产业与资本密度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工业化对不发达国家来说至关重要。面临工业化的任务,不发达国家如何以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寻求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把资金均衡地投入到各种工业中去创造市场的全面扩展,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关于平衡增长的观点。这一增长的前提是资金大规模地全面投放,而这正是不发达国家所无力承担的。
对于手中掌握着有限资金的不发达国家的计划人员来说,“在规划经济增长的时候,必须首先找出两、三个产业,它们的迅速扩展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策动力。”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确立主导部门,以主导部门的发展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种不平衡增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发展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从而导致了部门间不同的增长率。第二,每个产业的增长都有着同样的逻辑曲线:起初增长缓慢,然后加速,达到规模经济,最后又趋向衰落。因而,计划工作首先是从确立主导部门开始的,随后向经济的其他部门展开。这一拓展的过程是依据部门间的联系效应完成的。毫无疑问,计划人员新选择的主导部门必须是产业联系效应大的,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来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2)资本积累与通货膨胀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资本积累的程度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它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一些国家的政府失去了耐心,他们开始试图通过印刷货币或创造信贷来提高资本积累了。然而在这条路上,蹲伏着一只令人生畏的“拦路虎”——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规模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当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速度超过了商品和劳务供给量的增加速度时,将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发生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共存?这必须首先分析通货膨胀的基本目标和由此而带来的结局。如果一国政府是想借通货膨胀之手达到增加投资的目的,那么它们完全可以如愿以偿,因为价格比成本上升得更快,所以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利润。然而这并不是它的最终结局,虽然增加投资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了,但由此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戈丹,千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荔芳文学lfwx1.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