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荔芳文学】地址:lfwx1.cc
47.《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作之一
〔德国〕爱因斯坦著
【作者简介】
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96年退出德国国籍,到比较自由的瑞士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聘为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技术员,从事专利审查工作。
通过阅读康德与马赫等人的哲学著作,年轻的爱因斯坦培养了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精神。面对被专业科学家看作是“最神圣的遗产”的牛顿权威,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如果它们不能被证明为充分合法,它们就将被抛弃;如果它们同所给定的东西之间的对应过于松懈,它们就将被修改;如果能建立一个新的、由于无论哪种理由都被认为是优越的体系,那么这些概念就会被别的概念所代替。”
于是,在短暂的“削足适履”之后,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毅然放弃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创作并发表了他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建立起崭新观念的狭义相对论。
【内容精要】
爱因斯坦首先指出,既然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的种种实验都没有证明以太的存在,那就应该放弃这种“绝对静止”的参考系;既然在所有惯性系中所有方向上都测不出光源运动对光速有什么影响,那就可以接受光速恒定的这个新事实。所以,他把两个基本原理作为狭义相对论的基础。
(1)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惯性系中是相同的,不存在一种特殊的惯性系。
(2)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系内,真空中光的速度具有相同的值。
从这两个基本原理出发,很自然就推出了惯性系中新的变换关系,称洛仑兹变换。利用新的变换关系,爱因斯坦得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几个重要推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