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芯》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
“谭司长,钱校长,感谢两位的好意,不过其实我对未来有别的打算。”
依然是不卑不亢的语气,不过语气中却透着一丝坚决,表明他真的不是口头上的客套。
在韩文昌看来不管是在学校里当助教又或者到国家部委去做个工作人员都是在浪费时间,而他还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浪费。
95年对于华夏乃至整个世界的芯片产业来说是个很微妙的节点。虽然华夏在去年才刚刚接入世界互联网,但仅从芯片产业来说其实跟西方国家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在这个年代英特尔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虽然X86架构跟摩尔定律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威力,但是英特尔在之后几年的一番骚操作却差点让它在AMD那里载了个大跟头。
所以想要在这个时代迎头直追那些世界巨头是有机会的。
但也只是有机会而已。
如果真想有所建树,摆在韩文昌面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钱!
不止一点点钱,而是大把的钱。
英特尔、微软、谷歌、苹果、高通、三星、ARM、戴尔包括华夏的华为,等等,这些二十年后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哪家每年不投入个几十上百亿美元在研发上面,以此来保持在各自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
那些深厚的技术底蕴,哪个不是用钱砸出来的?
而具体到芯片领域更是如此。想到前端、后端,需要的技术人才,想到随便一次流片就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花费,而要成功设计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经历个几次甚至几十次流片都是有可能的,韩文昌便感觉到一阵头大。
所以要完成他的理想,首先得弄钱!这是第一要务。
不管是去年才寿终正寝的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还是明年就要替代制裁协议的《瓦森那协定》,都会给华夏芯片产业发展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个时代华夏实在太穷了。
如果韩文昌没记错的话,95年这会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总额才不过七百多亿美元,二十多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三万亿加美元,但是通用芯片产业却错失了跟那些世界顶尖企业较劲的机会。
并不是华夏的芯片人没有钻研精神,说白了还是早已经成型的产业链跟生态圈限制了华夏自主通用芯片产业的发展,更让整个产业被资本所摒弃。
通用芯片从来都不是个独立的技术,一款芯片被设计出来,需要与之配套的指令集,需要各方软件的支持。这也是英特尔、微软总是相爱相杀的原因。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但同时他们却又都需要彼此。
如果韩文昌真的想改写整个华夏的通用芯片发展史,他还真得必须得抓紧时间,起码要在这些巨头将整个生态圈经营到密不可封之前,杀出一条血路。
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荔芳文学lfwx1.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