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荔芳文学】地址:lfwx1.cc
最初,“联盟”号飞船计划是为实现登月星际飞行设立的;后改为为“空间站”的建立搞技术储备。它是前苏联在整个70年代主要的空间奋斗目标。
“联盟”号飞船研制计划中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有:建立和完善两艘航天器相对运动参数的测量方法、接近和停靠的控制程序、两艘飞船的机械对接和电对接,研制实现会合、停靠程序的主发动机和配位发动机。此外,还要求在飞行过程中不断完善新的定向操纵系统,利用空气动力学升力向地球降落的方式、新的备用降落伞着陆系统等等。
研究表明,两艘航天器在空间实现会合对接,比原来想象的要困难得多。要精确地控制一艘飞船的运行轨迹,涉及到制导、跟踪、定向和航线修正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美国,早在1965年的“双子星座”号飞船的飞行中就已掌握了这些技术。
第一艘“联盟”号飞船的载人飞行直到1967年4月才实现,但结局是悲剧式的。飞船着陆时因降落伞系统出故障,宇航员科马洛夫坠地身亡。
科马洛夫的这次飞行是他的第二次太空之行。对于这次飞行的详情,前苏联一直未向外界披露。直到1990年末,前苏联官方人土才揭示出这次飞行的秘密。特别是在后来出版的前苏联宇航员负责人尼古拉·卡曼宁将军的日记摘抄里,以及瓦西里,米申撰写的关于前苏联在1966~1971年未成功的登月计划的史料小册子里,人们开始了解到一些非常详细的资料。
资料证实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怀疑。科马洛夫的这次飞行是前苏联雄心勃勃的登月计划的一部分,其任务是演练两艘飞船在轨道上会合、对接,并以太空行走的方式进行宇航员换船。
计划中,“联盟1”号飞船扮演绕月球轨道飞行的航天器角色,而“联盟2”号飞船则扮演登月舱的角色。其飞行程序是当登月船从月球表面赶快飞离后,上升到月球轨道,与月球轨道上的航天器会合、对接,宇航员转移到停留在月球轨道上的中继飞船上。
飞行演练计划在4月24~26日进行。两艘飞船的会合、对接采用半自动方式,即在70米以外飞船自动会合,而后的程序由宇航员手控完成。在这次飞行任务中,科马洛夫将担负最困难的部分。
“联盟1”号飞船于4月23日莫斯科时间下午15点35分发射升空。计划中,“联盟2”号晚一天发射。
发射没有出现问题,发射人员兴高采烈。但是在绕地飞行的第二圈,飞船开始出现问题。左侧太阳能帆板没有展开,飞船内电流只有14安,约为应提供电流的一半。此外,短波发送机不工作,但超短波工作良好。此时,科马洛夫报告说他自我感觉良好。他试图使飞船的方位朝向太阳,以补充出现障碍的太阳能帆板的能量,但未成功。在绕地飞行的第三圈,科马洛夫再次操作飞船定位,又告失败。随之故障的出现越来越多,通过飞船的助推器稳定飞船的努力也失败了。危机开始到来,宇航员被告知小睡一会儿。
在飞行控制中心,工程师们对是否继续飞行争论不休。卡曼宁将军提议,让科马洛夫在第17圈返回并取消“联盟2”号飞船的发射。但最后讨论结果决定,等到第13圈科马洛夫醒来进行无线电联络后,分析一下情况再说。
在科马洛夫恢复与控制中心联络后,消息仍然不妙,飞船不能定位。
这一坏消息中止了一切争论。“联盟1”号立即返地,“联盟2”号飞船发射取消。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对飞船的姿态控制和安全着陆。
“联盟”号飞船的姿态控制有三种方式:天体跟踪定位、离子定位和手控定位。第一种方式因电力不足而被排除,第二种方式在太阳升起时不安全,因为传感器会因此时大气中的离子洞易出故障。手控方式要求宇航员根据地平线进行定位,但当飞船处于地球阴影中时,航天员不能见到地平线,困难很大。
在科马洛夫飞第17圈时,他被告知采用离子定位返航。但尝试没有获得成功。在第19圈,地面指令宇航员靠手动方式在奥尔斯克地区着陆。虽然当时飞船仍处于地球阴影中,但科马洛夫控制着飞船并借助于陀螺仪维持着飞船的平衡。当飞船飞出地球阴影,地平线出现时,科马洛夫用手控制校正了飞船的姿态。科马洛夫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他已完成上述困难的定位操作,离轨引擎已启动,他正在脱离轨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空间站观摹厅》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