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黄巾少帅

第443章 唐周之子

《三国之黄巾少帅》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

曾经向先帝告密的唐周,那个自称张角弟子的家伙,如今到底去了哪里?

张钰询问过当时的官吏,只知道因为主动高发的关系,所以汉帝免了他的罪责。

本身就是一个白身,离开洛阳之后,基本就不知去向。

有说法是隐姓埋名隐居起来,也有说法是已经被秘密杀害……之前几年,张钰一直托人寻找唐周的下落,包括羽林卫帮忙,都没有能够找到。

关于唐周的出身很乱,《后汉书》和《后汉纪》里面,一个是济南,一个是济阴。

张钰于是派人过去两郡调查,当然什么都调查不出来。济阴姑且不说,济南那段时间到处都是道人,除非闯出一些名头,否则谁知道有那么一个人。

于是,最近两年他就换了一个思路去思考:如果对方真的还没有死掉,是否更名改姓。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他脑海里面,那就是琅邪宫的于吉!

当然为了避免迁怒错人,张钰当然要派人调查,看看琅邪那边是否有个道宫,有于吉在那边传教。然后寻找于吉的踪迹,看看他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教的。

结果第一次探索,发现并没有于吉这个道人,当然也没有琅邪宫这个道宫。

琅邪各县百姓,也没有人听说过于吉的名号。

换言之,于吉并非在张角以前就存在的人物,那么按照传教先后顺序的话,张角的道统就绝对不是传自于吉,反过来倒有可能。

三个月前,江南传来消息,会稽那边有人在184年之后,曾经见过一个道人访问会稽太守唐瑁。

当地的官吏,主要是贼捕掾的一个老人也表示,据说当时是唐瑁的一个族侄。

所以于吉为什么在江南传教,大概也明白了,主要就是借助族叔唐瑁的庇护。

考虑到于吉在江南传教,来自琅邪宫却主要是江南传教,传的是《太平清领书》,道统是祝由科,会稽郡太守曾经是唐瑁,真相难道还不呼之欲出?a

于吉就是躲到江南的唐周,在唐瑁的庇护下待了一段时间,隐姓埋名,然后趁机传教。

根据会稽郡那边的说法,太守那个族侄,曾经在当地以琅邪宫的名头传教。之后就不知踪迹,也没有再出现。不过扬州这片区域,的确有个以琅邪宫道人自居的道士,在传教。

于是后续调查,这于吉在会稽待了一年多,然后就隐姓埋名,大概是不打算连累唐瑁。

再然后,就失去了消息,当时正好是‘黄巾少帅’开始崛起的时期。

消息当时传递到江南,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人就没有再见到那个道人传教。

当然,他传不传教无所谓,关键他施符治病的手段了得,不少百姓对他是念念不忘。

毕竟几乎不需要什么诊费和药费的医生,这年头太受欢迎了。

“184年前后,大概是什么时候过去会稽的?”张钰隐约好像抓到了一些脉络。

“年底过去的。”羽林卫那边的人回道。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隔壁的小蜥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荔芳文学lfwx1.cc),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天唐锦绣 历史 / 连载
天唐锦绣
公子許
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
2147万字17天前
民国投机者 历史 / 全本
民国投机者
有时糊涂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嗯,好吧,好吧,就是穿越这样的老套故事。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您认为写得好,请投我一票,如果您认为写得差,请指正。读者群:黄埔军校第一期55374701(招生中)黄埔军校第二期81036724(已满)黄埔军校第三期33045967(已满)黄埔军校第四期85625983(已满)黄埔军校第五期894
839万字一年以前
军工科技 历史 / 连载
军工科技
止天戈
军工科技,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强大的武器装备能力斩千军,杀人于千里之外,能重新定义战争。强大的武器装备能捍卫疆土,抵御外敌,护佑国泰民安,保我盛世太平。我愿为这大国复兴锻造利剑,我愿为这国泰民安熔铸长城。持我利剑,必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守我长城,必能克敌制胜,捷报频传。且看一个年轻人如何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军工霸业2.0时代。
1035万字一年以前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历史 / 连载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紫兰幽幽
1074万字18天前
织明 历史 / 连载
织明
蜗牛非牛
崇祯十一年,流寇肆虐,胡虏横行,帝国破碎,大厦将倾。张诚穿越而来,附身于一个骑兵千总,适逢鞑虏入寇,奉命随督臣卢象升入卫京畿。且看张诚如何力挽狂澜,平匪荡寇、驱除鞑虏。重新织起大明江山,使天下太平、四海威服,再开大明盛世!
533万字10天前
红色莫斯科 历史 / 连载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重生为红军米沙!
1350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