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首辅

第三百零七章 辅臣的嫉妒(1 / 2)

《布衣首辅》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

布衣首辅第三百零七章辅臣的嫉妒「梁芜,你去内阁传旨,朕意改辽东军镇为行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辖海、盖、锦、辽、沈五府。

着他们每位阁僚推荐两名辽东首任布政使人选,三日内奏来。

哦对了,古林去了锦州对吧?着他以内阁相、兵部尚书身份到辽阳、沈阳阅军并代朕犒赏三军。

刘大伴,你着刘喜来见,朕要他去趟辽东,代朕慰问李丹辛苦,并传谕、问话。」

从皇太后宫中出来,皇帝心情大好,一边走一边连连吩咐下来,弄得刘太监都十分惊讶:皇爷这些都是在里面说话的时候做出的决定么?

但他又看不出陛下的用意,究竟是对李丹放心、还是不放心呢?

改军镇为行省的事情是李丹在信中和皇帝提到的。辽东军镇既管军又管民,两者必然失衡。在武人管理下辽东重武轻文的现象严重,已经妨碍了人口的扩张和商业开展。

商人的经营行为一旦扩大,对军队系统产生浸染则不可避免会影响战斗力造成难以估量的腐败现象。

所以李丹建议干脆将辽东军镇改为辽宁行省,除周边与厄古人、女直人接壤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划归行省管辖。

以他的建议,军事上如山东形式,沿袭原五卫分区管理办法,沿边设立卫、所、堡三级体系,由新成立的辽宁都指挥使司管理,负责内务和边境防务。

原辽东军镇则专心国防,建立三个禁军师和两个旅共七万余军队,仍由军镇总兵指挥。军政拆分、军权拆分,削弱了总兵的权力,但也让总兵得以专心于国防建设和禁军训练。

都司分去了内务和边防部分,同时负责预备兵力的训练、动员和输送,成为支持禁军的造血机构。

改革之后辽宁禁军仍归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指挥,都司则转归兵部新成立的厢军总督署东北局管理。

政务上辽宁行省与其它布政使衙门一样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刑事、法律,另设户房分司与户部对应,包括市舶钞关局、转运积储局、税理局、查验审计局;

工房分司对应工部,包括盐铁专卖局、河道水利局、营缮建工局、虞衡钞币局、农牧林渔局;

另外还有与礼部对应的教谕司,包括教务督导局、礼宾司和致祭司,与吏部对应的吏房包括考功司、稽勋司和文选司。

六房之外有太常分司、和太仆分司等机构。名称上虽然是布政使司,但实际机构与内地有很大区别。

皇帝的一番动让内阁也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大家明白了,那就是原来武人管理的一大片土地现在成了文官管理。

义州、广宁、新民、彰武、铁岭和南边的金州六县仍属于军州,归军镇管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北雄 历史 / 连载
北雄
河边草
大业六年,强盛的大隋迎来了转折点。这一年,隋帝杨广开始准备征伐高句丽,顺势拉开了隋末战乱的序幕。接下来的几年间,天下板荡,群雄并起。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草莽豪杰,门阀世家,纷纷粉墨登场,逐鹿天下。北方突厥汗国,雄踞漠北,虎视眈眈。内忧外患之下,一个强大的帝国,最终轰然崩塌。这是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也同样是中原大地最为混乱黑暗的时节。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一个来历奇异的边塞少年,带着草原的风寒,
984万字一年以前
大明流匪 历史 / 连载
大明流匪
脚踝骨折
大明1619年,萨尔浒之战,杜松兵败后一伙败军逃兵逃离了辽东,逃进关内,一路向西……穿越而来的刘恒成为了一名前途未明的流寇,一不小心干翻了对手,成为一营头目,练新兵,占山为王,设关卡,抢士绅……一不小心有了和女真争夺天下的资格。
1043万字1个月前
军工科技 历史 / 连载
军工科技
止天戈
军工科技,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强大的武器装备能力斩千军,杀人于千里之外,能重新定义战争。强大的武器装备能捍卫疆土,抵御外敌,护佑国泰民安,保我盛世太平。我愿为这大国复兴锻造利剑,我愿为这国泰民安熔铸长城。持我利剑,必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守我长城,必能克敌制胜,捷报频传。且看一个年轻人如何创造一个属于他的军工霸业2.0时代。
1035万字一年以前
鹰视狼顾 历史 / 连载
鹰视狼顾
张通明
这个世界,有门阀世家,有藩镇割据,有虎视眈眈的异族!穿越成大周禁军武官的叶明盛,还没来得及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就要为被逼参与到党争阴谋中,畏罪自杀的原主擦屁股……尽管最初只是想要一生荣华富贵,但是奈何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下,他也能只能与人委以虚蛇,在生死之间,死中求活!
55万字一年以前
寒门崛起 历史 / 连载
寒门崛起
朱郎才尽
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回到了明朝中叶,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木讷父亲泼辣娘,一水的极品亲戚,农家小院是非不少。好在,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四书五经八股文,专业也对口,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国力上升垂拱而治;法纪松弛,官纪慵散;有几只奸臣,也闹点倭寇;但总体上可以说,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PS:寒门崛
642万字一年以前
红色莫斯科 历史 / 连载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重生为红军米沙!
1350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