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两两有进寺而来的民众,迦摩笃则不遗余力地向他们宣讲着佛法。
比看在眼里,内心却有一丝怆然,等迦摩笃闲下来,便对他道:“眼下匈奴横行,我汝阴也不能独善其身,而你却还谆谆传教于此。
如若匈奴真的打来,此番心血岂不是徒劳无功的吗?”
迦摩笃发现比近来不同于以往,脸上时常带了一丝黯然之色,且越来越浓重,知道他这是对匈奴的进犯怀有隐忧的缘故。
这并不代表比有多怯懦,因为这是现如今大多数汝阴百姓的普遍情绪。
然而迦摩笃却显出一副与众不同的高姿态:“匈奴打来又如何?我佛就是为普度众生,越是有苦难的时候,就越是要帮大众度脱苦难。”
“却要怎样度?”
“唯有行深般若波罗蜜,五蕴皆空,六根清净,无苦集灭道。
因集而苦,因苦而道,因道而灭。
走向最终的涅槃。”
比这些日子经常跟迦摩笃讲佛论道,对佛教理论有了深入了解。
他寻思片刻,似乎有所领悟,但却并不附和,转而道:“往世不可追,来世不可待。
佛学的确清慧高深,所以才能在我中土扎下根来,然而我本土原本有孔孟和老庄之道。
孔孟之道掌握于在位者,老庄之道被当今士人追捧。
关于儒玄佛三家,我一直想跟你做一个探讨,趁着匈奴未至,现在还有机会,就今天吧。”
迦摩笃爽然一笑:“公子是相当
明澈之人,能跟你盘道乃是人生一大乐事,贫僧愿洗耳恭听。”
“想我中华,先秦时原本诸子百家,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优胜劣汰,而今兴盛者唯有孔孟与老庄。
谁想到你们西域异教后来居上,居然与儒玄二家形成三足鼎立,鸠占鹊巢,何其能也?莫非是它山之石可以攻吗?”
“呵呵呵呵。”
迦摩笃听了比这话轻笑两声,“百家之道虽各有不同,但无疑都是各派先贤智慧之精髓。
各有特色,没有高下之分。
中华诸子百家,博大而精深。
贫僧资质浅薄,只是粗有了解,未能深入。
但在我看来,诸子百家,包括儒玄在内,与我佛家都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为只有我佛家才是唯一纯粹的修行之道,所以我摩揭陀之鸠才能占你们泱泱中华之鹊巢。”
“哦?”
比很是不认同,“我老庄讲究自然无为,历来与孔孟的忠孝礼制孑然对立,反倒与佛门中的修行法门相似,迦摩兄为何将儒玄二家归为一类,而说与佛家有本质区别?”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