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荔芳文学】地址:lfwx1.cc
第12章再见堇女
庆历六年,二十六岁的荆公知鄞县。
凭着自己的年青与热情,荆公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了解到鄞县虽是依山傍海,腹地土地肥沃,但易涝易旱,常常弄得农户籽粒无收。为确保旱涝无忧,荆公决定先在银湖围堰筑坝。可民众并无兴趣。荆公百思不得其解。一日到了银湖边一个叫莫村的地方,刚进村,就见几个凶神恶煞的男子架着一位边哭喊边挣扎的女子往村外拖去,后跟一男子边哀求边拉住女子不放。荆公一打听,得知此男子叫莫海宁,因拿了田主的高利贷,又遇这些年闹水荒,家中无钱还贷,按契约,田主要将莫海宁的妻子带去抵押。
荆公早已听说,此地高利贷横行,春上六分利息贷出,秋收连本带息悉数收回,届时不还,就按照契约没收债户抵押的农田、押质,常常弄得债户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熟读经史的荆公当然知道“苛政猛如虎”一说,摸清原因后,荆公将全县最大的几家田主请到县衙,与他们共商减息一事。田主们不仅不理睬,更是讥刺道:“借债还钱,天经地义,王县令也是熟读经史之人,这点道理不会不懂吧?”
接着又问道,“那六分息的放贷,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你王县令真想向朝廷邀功,就把利息降下来嘛,何必找我们商议?”
一个堂堂县令,不仅没说服田主,反被田主一番奚落,年轻气盛的荆公倔脾气上来,联想到庄稼人每到春季无钱购买种子及添置农具的困难,遂与同僚一番商议,决定每年春季从县常平仓年拿出钱谷,以二分息借贷给农户,帮助农户渡过春荒。
百姓见新县令如此为民办实事,自是感激,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的运动就在全县掀起。
但事隔不久,谣言传出,说王县令如此打击田主的利益,只怕他这个父母官是难以当下去了!果不其然,三个月后的一天,荆公三岁的长女堇儿不见了。当夫人吴氏第一时间告诉荆公时,正在银湖与民共筑大堤的荆公很不以为然,对夫人说道:“堇儿准是到哪里玩去了,等会儿自会回家。”
说着,继续拿着锄头在堤上整土。
得知第二天堇儿还没回家时,荆公知道出事了,匆匆赶回家,四处寻找,哪里还有堇儿的影子!
直到第五天,那个叫莫海宁的年青人匆匆赶来,说在银湖边发现一具女孩的尸体……
想着堇儿的死,荆公无不悲从中来,停了很久,见全家人都沉浸在往事回忆的悲痛中,荆公无力地挥了挥手,说:“你们都走吧,让我好好想想。”
安国、安礼及王雱不再争辩,一个个悄然离去。
荆公回到书房,静坐在桌旁反复思考,觉得两位兄弟说的也不无道理,经历或没经历过“庆历新政”的朝中大臣,现在谁个不是谈“新政”色变,而整天沉溺于眼前一派“盛世”的灯红酒绿中被浸泡得眼花缭乱醉生梦死的大臣中,还有几位愿意站出来支持变法?即使皇上真有变法的金石般的意志与决心,但没有一批矢志变法的官员的支撑,这变法如何能行得通、行得正、行得下去?
“既然进京不能施展抱负,还不如在鄞县那样,就留在江宁干一番实事,打造出另一个鄞县似的安宁之府!”
荆公主意拿定,立刻铺纸研墨,笔走龙蛇,片刻工夫,一份给皇上的辞表写就。
得知荆公写了辞表,全家除了王雱外,人人高兴,一个个该赴任的赴任去了,该干事的干事去了,一切如常。
一日,荆公正在府衙思考如何将江宁治理成第二个鄞县时,就见桌上那杯清茶升起的袅袅细烟的深处走出一位女孩。女孩张着两只小手,迅猛而甜蜜地向他奔跑过来,边奔跑边稚嫩而甜甜地叫喊道:“爹爹抱我!爹爹抱我!”
再细看,那女孩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长女三岁的堇儿!
荆公一震,急忙以双手搓了搓脸庞,待醒过神来,立马想起在鄞县失去的那个三岁的女儿堇儿,由堇儿又想到那天夫人在他面前的哭诉,由夫人的哭诉,又想到当年离开鄞县时在堇儿墓前许下的承诺。“唉,是该去看看我的堇儿了!”
荆公想着,起身在署衙走动几个来回,主意拿定。晚饭时,他对全家人说道:“这些天心情不好,我想出去走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下可为》转载请注明来源:荔芳文学lfwx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