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简史

第二十章 高祖驾崩

刘邦的军事生涯讲述完毕了,接下去该讲讲内政了。我知道大多数的读者会对军事战争又或朝廷斗争类的历史比较感兴趣。相比之下,政治内政类的就会相对无趣一些。但是这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乱”和“治”从来是分不开的。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刘邦明白大乱之后需要大治。从西汉建立开始,基本的国策一直是“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从刘邦开始一直到文景时期的六七十年间基本都是如此。刘邦采取的是远低于秦朝的十五税一的税率。因为平民出身的刘邦比任何人都明白百姓,只要别像秦朝那样没完没了的摊派徭役赋税,百姓的自我发展能力一点都不低。后来,因为常年征战,平定叛乱,耗资巨大,刘邦增加过赋税。到刘盈继位,国家太平,又降回到十五税一。

此外,刘邦还推行了“田制”。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人口来分配土地,基本做到了人人有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分配土地并不是国家租卖给百姓,而是真正的分配给百姓,百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可以随时自由买卖。政府只管收税,不管土地归属。当然,这个政策也有弊端,以后说到汉武帝的时候我们再说。

于是,勤劳的中国百姓越来越富裕,西汉的国力也随之越来越强盛。到了文景时期,税率已经降到了三十税一,甚至还取消过赋税。

刘邦还颁布过诏令:凡是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大批的奴隶由此恢复了自由身。然后国家再遵循“田制”分配土地给他们,只要按时按数交税即可。这也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国家和百姓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

其实,奴隶制社会终结在战国时期。秦朝已经是第一个封建制社会了。但是一直到汉朝成立,奴隶制依然存在(奴隶制社会和奴隶制是两种概念)。个人认为,这种制度是极其残酷、极其不人道的。而刘邦正是第一个明文诏令释放奴隶的人。在我看来,仅从这一点来说,就可称得上功德无量。这也比西方国家解放奴隶至少早了一千六七百年。

当然,后世也有个别几个时期曾短暂的恢复过奴隶制。例如元朝。蒙古人来到我们的土地上,毫不客气的把自己划为“上等人”,把我们汉人划为“下等人”,给他们为奴为婢。结果作为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王朝只延续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统治中国北方超过一百年)。

再说说其它方面。西汉刚建立时,刘邦就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把秦法中那些苛繁、严酷的全部删除,新的律令章程等等更为简明合理。

萧何制定的法典称为《汉律九章》,是依照秦法而制。秦律本来只有六章: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是依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悝的《法经》为蓝本而成。历史早就告诉了我们,诸子百家中,法家的思想绝不是最理想的,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但却是最为实际的且是唯一的选择。

萧何制定的九律,前面六章大致和秦律相同。新增的三律是户律、兴律、厩律。之后两汉四百年都是以《汉律九章》为主要法律。甚至对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的法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之后许多王朝的法律都是以《汉律》为蓝本而制定。所以《汉律》被称为“律令之宗”。可惜,不管是《汉律》还是《法经》,原书都已失传。

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就是叔孙通制礼仪。“礼”这个东西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它并不是今天的我们和人打招呼说声你好这种礼貌;也不是正式场合穿着、用餐时要注意的礼仪等等那么简单。它是行为规范,是道德约束,甚至是社会制度。这还只是道德层面上的体现。如果深挖“礼”的内涵,就会发现,古人在精神、思想、行为、道德、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习俗等等,无不在受着“礼”的影响和约束。

刘邦恰巧是一个不喜欢守礼的人。不单是他,他麾下那批开国功臣也大多是不喜也不会守礼的人。因为大家都是出自平民。不但平而且贫,布衣中的布衣。每一次的宴会之上,酗酒争功、胡乱叫嚣者,比比皆是。已经贵为天子的刘邦对此深为厌恶。于是叔孙通请刘邦批准,让自己再来制定一套朝廷礼仪。刘邦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太繁琐,布衣天子怕自己做不到。

后来叔孙通召集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加上朝廷本来的学者以及自己的学生总共一百余人,制定了一套适合刘邦品性以及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等等著作。刘邦看了后,感觉自己能够做到,于是下令群臣学习。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群臣朝贺,启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一切井然有序。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于是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两年后,又调任为太子太傅。

后世对叔孙通有不同的看法。司马迁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给予了肯定。司马光则认为叔孙通只是为逞一时之功而制定礼乐,致使古礼失传。

不管如何,新朝新气象,一切百废待兴。不管哪个方面,都需要一套明确的、官方的统一制度来让人遵守的。哪怕其中存在瑕疵,也比没有标准来得强。

同时,刘邦是个十分注重人才的人。起义之初就常怀求才之心。所以他的属下也乐意向他推荐人才。像韩信就是夏侯婴、萧何推荐的;陈平就是魏无知推荐的等等。称帝之后,刘邦更加明白到身为君王绝离不开贤臣的辅佐,于是发下“求贤诏”,令各地官员去察访推荐有才能的人来辅佐治理天下,这也开启了汉代“察举制”的先河。现代人所熟悉的“科举制”其实要到隋朝才创立,所以“察举制”是汉朝选拔人才特别重要的一条途径。之后这条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

被刘邦网至麾下的众多人才里,诸异姓王是基本没有善终的,我们已经说过。但其余开国功臣大多数都得到了善终。这一点刘邦要比后世的朱元璋好上太多。刘邦虽然也杀功臣,但远没有朱元璋来得彻底。我钻研历史时,经常喜欢拿刘邦和朱元璋两人做比较。原因也很简单,大一统皇朝的开国皇帝里,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是彻底的布衣贫民。

当然,汉初的众开国功臣里也有差一点没有得到善终的,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萧何和樊哙。

刘邦晚年变得猜忌、多疑。这是人处在位高权重的位置上,久了就会产生的通病,何况是皇帝这种唯我独尊的位置。刘邦平定叛乱时,每次萧何从后方派人输送粮秣至前线,刘邦都会问来使,丞相在长安做些什么?使者每次都据实以答,述说萧何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声望日隆等等。刘邦听闻,总是默不作声。

后来萧何才意识到这是刘邦有疑己之意。于是听从门客建议,故意强买民间田宅,弄得怨声载道。刘邦听闻萧何不得民心了,果然大喜。

刘邦还曾将萧何下狱,后来还好经人劝说才释放了萧何。萧相国才得以安享晚年。

还有樊哙也差一点死在刘邦谕令之下。樊哙是第一批跟随刘邦的人,而且还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嬃为妻,是刘邦和吕后的妹夫。刘邦病重之时,吕后权势已经开始膨胀。樊哙因着妹夫的关系,自然被划入吕后一党。有人向刘邦进言,一旦皇上驾崩,樊哙必然相助吕后铲除戚夫人、刘如意等这些皇上亲近之人。刘邦闻言大怒。当时樊哙正在带兵征讨卢绾,刘邦下令陈平用车送周勃去代替樊哙,得到兵权之后就在营中将樊哙就地正法。

陈平周勃两人一合计,樊哙杀不得。一来樊哙是开国功臣,劳苦功高,现在刘邦正在气头上,以后可能会后悔;二来樊哙是吕后妹夫,日后吕后当政必然会秋后算账。于是两人决定将樊哙押回长安,让刘邦亲自处理,这样两头都不得罪。结果走到半路就传来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吕后听闻樊哙未死,自然大喜,恢复了樊哙的爵位和封邑,樊哙终得以保全。

最后再说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到王朝盛衰的问题——继承人。早在刘盈六岁的时候,已经被册立为继承人了。毕竟是嫡子嘛。但其实刘盈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刘邦晚年开始宠幸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相比之下,吕后就显得年老色衰,不受待见了。而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更是酷肖刘邦,大为刘邦所喜。加上戚夫人常伴刘邦左右,在日夜不停的“枕边风”攻势下,刘邦渐渐产生了废掉仁惠柔弱的刘盈,改立刘如意的想法。

刘邦询问群臣意见,众人纷纷表示反对。其中又以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最为坚决。刘邦问其原因。周昌为人口吃兼且正值愤怒,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听闻,直接被逗笑。又见群臣尽皆反对,于是暂罢此事。

吕后听到了周昌的一番话,大为感激。乃至于见到周昌后,向他跪谢,保全了太子。我对跪谢有些怀疑,毕竟一个是主子,一个是臣子。但史书尽是如此记载,可以想见当时吕后的感激之情。也说明了刘盈继位对她的重要性。吕后是明白人,她完全明白自己权利的来源,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刘盈登基。

吕后更明白,刘邦只是暂且罢手,并不代表已经放弃了易储的想法。惊恐无助间,有人向吕后提议,找张良来出谋划策。

张良自从刘邦称帝后,一直很低调。刘邦明白张良功大,让张良从齐国任意挑选三万户作为自己的食邑,张良坚决不受。只愿受封留县,称留候。留县就是刘邦与张良最早的相遇之地。

随刘邦定都关中后,因为体弱多病,张良更是整年闭门不出,专心修道。据说已经达到辟谷的境界。所谓辟谷,简单来说就是不食五谷。在下曾经也尝试过,权当减肥。七日七夜间,只喝白水。结果就是暴瘦二十来斤以及脸色灰白。七天过后,思想境界毫无提升,食欲反而大增。一段时间的暴饮暴食后,体重迅速反弹,比之前更胖了几斤。对自己实在无语......。

当然,张良专心修道,除了体弱多病外,更重要的是懂得明哲保身、鸟尽弓藏的道理。张良比较信奉黄老之学。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自知者明”。张良绝对是一个“自知者”。正因为“自知”,所以张良才能成为历史上开国功臣里,为数不多的得到善终的人之一。

说句题外话。有个成语叫做“字字珠玑”。可以用于一段话又或者一本书。我看过的书应该比大多数人都多上许多。如果让我只能选一本书来担得上“字字珠玑”这个成语,那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多个字,我建议人人都去翻阅一下。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荔芳文学【lfwx1.cc】第一时间更新《两汉简史》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相关小说

天唐锦绣 历史 / 连载
天唐锦绣
公子許
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
2147万字17天前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历史 / 连载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九霄落雪
煌煌华夏,自古多少人杰?杀神白起!军神李靖!霸王项羽!天王冉闵!西府赵王李元霸!天生战神李存孝!且看我华夏群雄横战异世人杰!
579万字24天前
庆余年 历史 / 连载
庆余年
猫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
564万字一年以前
隆万盛世 历史 / 连载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个穿越大明朝的故事!明朝可不止只有洪武、永乐和仁宣之治,即使明朝中后期依然名臣大儒创造过短暂的辉煌......现代学渣魏广德意外来到大明朝,造反?还是算了,明帝国虽然已经腐败,但是统治基础尚在,那就只能老老实实混日子了。军户出身,可没官位给自己袭缺,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那就只能科举了。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800万字12天前
亮剑之从警卫员开始做大做强 历史 / 连载
亮剑之从警卫员开始做大做强
柒百妖幻
李云龙:“他娘的,给老子整天糊弄点萝卜咸菜野菜粥的,老子现在连窝窝头都吃不起了是吧?嘴里头他娘的都快要淡出鸟来了!”炊事班班长:“团长,俺没东西啊!”李云龙:“那我不管!你既然能当炊事班班长,就有能耐去搞点白面来吃!要不然你就回家抱孩子去,你别在这儿给我丢人现眼!没办法?给我想办法去!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陈山:“团长,我有办法,我去!”……“团长,你要猪肉不要?”“团长,你要歪把子不要?”“团
90万字一年以前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 历史 / 连载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杂草
旱地惊雷
书友q群:563894205我穿越斗罗大陆,发现我的爷爷,一个农民,武魂是一株杂草。我的父亲,一个农民,武魂是一株杂草。我,我爷爷的孙子,我父亲的儿子,一个未来的农民,武魂也是一株杂草。如此,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永无出头之日。我不由地叹了口气。“叮,是否加入聊天群”听到这样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我不禁热泪盈眶。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我未来的子孙,我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奋斗,哪怕是付出我的生命。我一定会抓住这
157万字一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