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东老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荔芳文学lfwx1.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咱们说回汉朝,说回公元前67年的夏天,长安一带遭了大雹灾。萧望之这一年也不小了,47了。萧望之向皇帝上疏,希望皇帝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讲讲这一次天灾异象里面,上天的旨意。汉宣帝在民间就听说过萧望之的名声,说:“是东海萧生吗?让少府宋畴代我询问吧,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看看,萧望之当时职位太低了,想见皇帝一面都很难。萧望之就向宋畴回答了询问,他说:“《春秋》记载,鲁昭公三年大降冰雹,当时季氏专权,最终流放了鲁昭公。假如鲁昭公能察觉天灾的征兆,就能免祸。现在,陛下凭借圣明之德当了皇帝,每天考虑国家大事寻求贤能,这是像尧舜一样用心治理天下。现在的情况就是,树枝过大快要压垮树干,某家人势力太盛皇帝您怕有危险!圣明的君主应该亲自处理国家万事,大量选用贤才,把他们当做心腹,亲自和这些贤才谋划政事。皇帝您已经亲政,应该命令公卿大臣直接向您汇报情况,直接向您述职,您来直接考察他们的功劳才能。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得到治理,政令才能畅通,奸邪之途才能被堵塞,私家的权力才能被废除。”这话说得,这话说得,这不正好说到皇帝心坎里面了吗?
少府宋畴把这番对答汇报给皇帝,皇帝听了能不高兴么?刘病已心里想,这是人民的呼声啊,人民都盼着我真正掌权那一天啊!但是刘病已是很稳重的人,没有马上给萧望之升官,而是任命萧望之作了谒者。谒者其实不是什么官员,是个临时性的岗位,也属于郎中令(中央办公厅)管理,就是可以到皇帝身边走动了。清朝的时候,有个词叫做“上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既非正式官名,也不是有编制的职官,就是一种差使,编制仍在原供职衙门,俸禄待遇及升迁转补也按原衙门品级及俸次。萧望之这个谒者就是类似的情况,让他先来皇帝身边,皇帝先观察一下这个名声在外的萧望之。
前面讲过,萧望之虽然级别很低,可是名声在外,皇帝都知道“东海萧生”的大名。汉宣帝为什么先要把他弄到身边观察一下?因为东海萧生名头很响,可不完全是好名声。这个人很炸刺。
萧望之已经47了,才混到副处,就说明这个人的脾气秉性。萧望之的仕途很坎坷,最早是小苑东门候。这个门侯倒是个正处级干部。哈哈,萧望之和老丞相蔡义的起点差不多,老丞相蔡义做过覆盎城门门候。东汉迁都洛阳以后,有十二城门侯,包括平城门,北宫门,上西门、雍门、广阳门、津门、小苑门、开阳门、耗门、中东门、谷门、夏门,每门设城门候一人,秩六百石,掌城门兵。门候见校尉,执板不拜。西汉没有相应的记录,但是西汉也有小苑门。萧望之仕途的起点就是小苑东门候。这几天,(2021年9月)中国地质大学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专业女博士报考武汉东湖区社区干事,引发热议。有什么啊?萧望之还是小苑东门候呢,蔡义还做过覆盎城门候呢。女博士说“通过本硕博学习,培养了我三个方面的能力:动手能力还可以;行星地质研究要处理一些数据,养成了细心、耐心习惯;从发现问题到寻找答案,有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三方面的能力,在社区工作中应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如果我有幸在社区工作,不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一样可以在基层有所作为。”博士说得对。
萧望之在老家山东时候就是耕读为生,到处学习,遍访名师。后来他来到长安,在太常受业。我们前面讲过,魏相也是这个学历。萧望之来到首都之后,他师从过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个大学问家,大儒,夏侯胜。这个时候,萧望之已经名满京师了。他34岁的时候,丙吉把他和另外一个儒生王仲翁推荐给霍光。这个时候,霍光刚把上官桀的谋反平定了,刚把上官桀等很多人杀死了,所以霍光十分惧怕还有余党未灭,有人报复行凶,所以霍光出入戒备森严,十分谨慎。进见他的官民都要脱了衣服被搜身,摘去兵器,然后由两个侍卫挟持着去见霍光。作为霍光这样一个大人物,作为这样一个非常时期,霍光的做法无可厚非。可是萧望之一听就火大,不肯被摆布,自动出阁,说:“我不进去了。”霍光的侍卫能听他的么?就和他叫嚷乱扯起来。霍光听到动静,吩咐侍卫不要乱扯,让人把萧望之带到面前,萧望之来到霍大将军面前,一通白话:“我们都听说大将军您德辅幼主,将要大力推广教化,所以天下的知识分子都延颈企踵,争相来辅佐您。可是今天,我们前来晋见,竟然还要脱衣服搜身,到了您面前还要被两个人抓着胳膊才能说话。这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样子吗?您就是这么来接待士人,来倾听他们想法的吗?”霍光听了面无表情,也没处罚他,但是也不用他。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