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东老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荔芳文学lfwx1.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69年,不仅有科学技术上的大事发生,文化上也有大事发生。12年前,汉昭帝时代的盐铁会议,吸引了一个小郎官的兴趣,这个小郎官就是桓宽。桓宽是河南人,河南上蔡汝南郡人,就是今天河南驻马店人,是李斯的老乡。他本人学《公羊春秋》,因为学得好,来到长安,成为一名郎官。他为什么对盐铁会议感兴趣呢?他有一位老乡,汝南朱子伯,是参加过盐铁会议的。桓宽在老家和朱子伯交流学习过程中,朱子伯反反复复说起盐铁会议,每次讲到盐铁会议,讲到当年争锋之激烈,对抗之生猛,撕破脸皮之辩论,都慷慨激昂,唾沫横飞,如同回到现场啊。这就引起了桓宽强烈的兴趣,他开始收集整理相关材料。他首先把朱子伯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到长安当上郎官之后,他一个小小郎官是没有资格去接触当年的档案的。但是,他身在长安,接触到的人就多了,可以访问更多亲历者。每个参与过盐铁大会的人,讲起当年的场景,都和朱子伯一样,讲着讲着就激动,越说声音越大,开始脸红脖子粗,唾沫星子满天飞,说上半天都忘记喝水,旁人都以为在吵架。可见当年辩论之激烈,攻讦之无情。
《盐铁论.复古第六》里面记录,展现了当时激烈的辩论攻击:
文学曰:……明主即位以来,六年于兹,公卿无请减除不急之官,省罢机利之人。人权县太久,民良望于上。陛下宣圣德,昭明光,令郡国贤良、文学之士,乘传诣公车,议五帝、三王之道,《六艺》之风,册陈安危利害之分,指意粲然。今公卿辨议,未有所定,此所谓守小节而遗大体,抱小利而忘大利者也。大夫曰: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先帝计外国之利,料胡、越之兵,兵敌弱而易制,用力少而功大,故因势变以主四夷,地滨山海,以属长城,北略河外,开路匈奴之乡,功未卒。盖文王受命伐崇,作邑于丰;武王继之,载尸以行,破商擒纣,遂成王业。曹沫弃三北之耻,而复侵地;管仲负当世之累,而立霸功。故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有司思师望之计,遂先帝之业,志在绝胡、貉,擒单于,故未遑扣扃之义,而录拘儒之论。”文学曰:“燕雀离巢宇而有鹰隼之忧,坎井之蛙离其居而有蛇鼠之患,况翱翔千仞而游四海乎?其祸必大矣!此李斯所以折翼,而赵高没渊也。闻文、武受命,伐不义以安诸侯大夫,未闻弊诸夏以役夷、狄也。昔秦常举天下之力以事胡、越,竭天下之财以奉其用,然众不能毕;而以百万之师,为一夫之任,此天下共闻也。且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此百姓所疾苦,而拘儒之所忧也。”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文学贤良发言说:“明主继位以来,已经6年啦,你们这帮当官的,什么都没干啊!不作为啊!老百姓伸着脖子盼啊!皇帝圣德,把我们找来民主议政,让我们把国家的问题说出来,好进行改正。可是你们,一件事情都定不下来,你们就是守小节而遗大体,抱小利而忘大利的一群人!”这就是指着脸开骂了。
当官的也不含糊,回击说:“你们以为你们是真理啊?你们是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井蛙不知江海之大;开小卖铺的,想象不到马云有多少钱。乡下来的人,怎么知道国家面临的问题!汉武帝的战略意图还没有完全实现,国家不能功亏一篑。怎么能听你们这些腐儒的意见?”
贤良文学反击说:“别认为你们在中央我们在地方,你们就懂得比我们多,望得比我们远。站得高摔得扁,李斯,赵高就是榜样!都听说周文王,周武王伐不义是为了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没听说过全天下老百姓忍饥挨饿就是为了征服匈奴人!秦始皇不就是对外南征北讨,对内把全天下的钱财搜刮起来供他一个人享用吗。(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太任性)发动百万之师打仗,完全就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数战民劳,久师兵弊,这正是百姓所疾苦,我们这些腐儒忧心的事情啊!”
这和今天互联网上,各种政见不同的人骂战,没什么区别吧?现场版应该更激烈。从上面一条记录来看,你们觉得双方能够达成共识么?这种辩论贯穿五个月的盐铁会议,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田千秋能够从头听到尾,听五个月,涵养功夫真是不差。
盐铁会议长达五个月,大家是敞开来说的,虽然说不到一块,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大家都说痛快了,把意见都表达了是真的。
《盐铁论》里面记载下来的民意代表,有山东文学万生、茂陵贤良唐生、汝南贤良朱子伯、中山贤良刘子雍、九江贤良祝生五个人。这几个人,要么是桓宽访问过,要么是会上发言积极,别人印象深刻。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