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芳文学【lfwx1.cc】第一时间更新《汉武帝之曾孙:刘病已》最新章节。
土地供给不是问题,那么什么是问题呢?这个问题有点复杂。1949年之前,我们中国都是农业社会。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每个人劳动之后,除了果腹,保证基本的温饱之外,所剩无几,这是农业社会的基本现实。汉朝时候,更是如此。
我们前面说过一个资料,汉朝的自耕农,以一家5口,三大两小为例,40亩地一头牛。一年的收入为23220钱。一年人吃马喂,最后能剩下2530钱。还有学者,仔细研究了汉代自耕农的生活后,计算出汉代自耕农(一个人)的收支账目,认为在汉代,一个自耕农,一年收入是4500钱,一年的支出则是4659钱,辛苦一年,不仅没有积攒什么,还欠159钱。农民太苦了,非常苦,这种苦,一直到2006年一月一日,中国取消农业税,农民的处境才稍有改观。为什么我们古代社会给农民非常高的社会地位?给农业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农民本来就很难,要是再从政治地位上欺压农民,日子就别过了。天天得有人造反。所以我们国家古代的统治者想了一个办法,既然农业社会剥削农民,压榨农民是必须的,不然国防,水利,救灾的钱没有地方来。既然国家从经济上必须剥削农民,那就在政治地位上,得哄农民高兴,让农民心理平衡一下,好让农民老老实实地种地。同理,抑制商人也是类似的考虑,因为商人占有资本、信息的优势,较其他人群更容易发财,如果商人的钱和信息,和官员的权力结合起来,就是地主阶级都斗不过,所以必须抑制商人。
自耕农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徭役,当差当兵,维持国家的运转。而佃农的劳动力和产品都被地主控制,有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能为国家提供赋税、劳役、兵源的人就是自耕农了。自耕农的多少和他们生活的好坏,是农业社会繁荣昌盛与否、统治稳固与否的标志。自耕农生活安定富足,往往预示着盛世的来临;自耕农凋零破败,流民四起,往往预示着天下即将陷入混乱。所以,历代王朝都高度重视自耕农群体,汉代的“赋民以田”,西晋的占田,北朝、隋、唐的均田,明代的移民垦田,就是通过政府力量强行培养扩大自耕农群体。
然而,自耕农群体生存不易,很容易破产。他们虽然不必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却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自耕农和地主,都要对国家负责。但地主能把赋税和徭役转嫁给佃农,而且他们还能通过种种合法、非法手段逃避课役,他们的这部分负担就由自耕农承担了。为什么地主能通过种种合法、非法手段逃避课役?因为地主这个阶层,和国家的官僚阶层,基本上是一体的。或者说,官僚群体,基本上产生于地主群体,当然也有极个别是自耕农。官僚群体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时候,偏向自己,在所难免。
一个悖论就此产生了∶国家经济越发展、越繁荣昌盛,自耕农破产的风险就越大。这是由自耕农的经济特性决定的。因为每个人劳动所得,除了保证自己生存之外所剩无几,因此,一个人想致富,必须得剥削别人,剥削很多人,才能发家致富。如果每个人都是自耕农,只负担对国家的赋税,那么地主豪强剥削谁去?怎么发家致富?所以地主豪强就想方设法让自耕农破产,然后成为流民,然后来到自己家里劳动,接受自己的剥削,然后他们就发财致富了。随着王朝统治的巩固,国家经济的发展,地主和官僚的势力会日益壮大。地主官僚们和那些富裕起来的商人、得到赏赐的军功阶层会把资金投入到购买土地上,土地兼并不可避免。兼并谁的土地呢?自然是自耕农的土地了。同时,自耕农内部也互相兼并土地。经营良好、积累资本的自耕农会兼并那些经营不善的自耕农土地。自耕农群体逐渐萎缩。这个趋势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延续,到达了一定的限度后会反过来威胁到王朝的统治。那时候,官府征收税收、徭役和兵役困难了,占人口多数的佃农要受到地主和官府双重的压榨,反抗情绪慢慢积压。天下就被推到了火山口上。
我们看汉朝历史,皇帝封赏功臣,动辄食邑几千户,就是说,这几千户应该给国家的赋税,都落在个人手里了。比如霍光一个人有食邑两万户,当时全国总共有1223.36万户,霍光一家人就拿走国家收入的1.6‰。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仗剑独行斩鬼神》《守寡后我重生了》《洞中避难所》《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晋末长剑》《道爷要飞升》《谍海青云》《朕就是万历帝》《团宠幼崽爱护计划》《灵能者不死于枪火》
天才一秒记住【荔芳文学】地址:lfwx1.cc,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